区块链真相
武卿 著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区块链,吃透区块链的六大要领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基本疑问。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区块链是一种信任机器,有人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还有人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在本书的开篇,我决定先从这个问题开始。
1.1 区块链基本概念:区块+链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计算机博士邹均,曾在IBM澳洲软件部负责CBA、西太银行、IAG等一线金融行业的软件架构和解决方案。2011年,回到中国后,他曾经担任多家云计算公司高管,主持研发的云计算平台和分布式存储荣获工信部“云帆奖”等多个奖项。邹均现在是中关村区块链联盟副秘书长、广电运通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CEO。
关于“到底什么是区块链”,我常听圈子里的人打赌:“我敢保证,全中国能把区块链是什么说清楚的人,不超过十个。”这或许是真的。关于区块链的概念,在我认识的人里头,说得最清楚的,就是邹均。
邹均从两个概念入手讲述了区块链。第一是“链”的概念,如供应链、食物链等,这些链的共性就是根据一个相同的纽带,把具有相同属性的这些东西串接在一起。区块链其实也是一种链条,是指按一定顺序把区块链接起来。第二是“区块”的概念。“区块”实际上是用来记录交易信息的一个账本的档案。
从区块和链的概念来说,区块链的实质很简单:它是一个由人来制定协议规则,由分布式网络的各个节点来执行规则,共同维护网络状态的一个档案库。
邹均以一个形象的比喻举例,区块就是账页,链就是把账页连接成册的装订线,再加上骑缝章,使之不能被篡改。
当然,与传统的账本相比,区块链有更神奇的地方,账本上的交易能够自动地验证,账本的状态能够自动地确认,形成共识。账页上的交易都能够向前追溯,提供透明性和可审计性。因此,在账本上造假比较困难。
1.2 理解区块链的基础:互联、并发、信任
2018年1月在做前期调研时,我发现了一种特别有趣的现象,基本上,币圈的人都认为区块链就是加密货币,而链圈的人则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共享账户体系。到底应该怎样更加深入地理解区块链,我请教了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公司创始合伙人段永朝。
段永朝,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从业互联网、媒体领域三十余年,是数字论坛创始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是我的山西老乡,也是奇霖传媒多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在他看来,币圈、链圈并非水火不容,但在看待区块链的方式上有所区别。币圈比较看重区块链支撑下的货币,链圈则更看重未来的金融学、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将会奠基在一个什么样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手段之上。
段永朝认为,这两种认知都有问题,都局限在传统经济学的思维上。面对新的数字经济,我们需要构建起一种新经济学的思维,要深入理解区块链,就需要先理解它的三个重要基础。
1.2.1 理解区块链的基础—互联
区块链的大背景是互联网,想要理解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就需要深刻地理解互联网。互联网的商业发展史已经经过了25年,在互联网的沉淀之下,区块链事实上已经把生产、消费、投资,以及生产组织、财富分配等问题,一并纳入到了它的分析框架,这是理解区块链的一个基础。
1.2.2 理解区块链的基础—并发
今天的世界已经处于无所不在的连接之上,区块链上的经济活动此起彼伏。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在北京、上海、马尼拉、伦敦、纽约等世界某地,某一个瞬间发生了一种并发式的交易。区块链,代表了个人、组织之间无所不在的连接和时刻不停的经济活动。
1.2.3 理解区块链的基础—信任
在这种无所不在的连接和并发的经济活动中,信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段永朝毫不讳言说,整个社会中,80%的信息流动就是试探、询价、试错、尝试,人们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资源浪费在搜寻合适的交易方中,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小心翼翼的探寻过程中,我们甚至可能会为此而上当受骗,为此而付出成本和代价。
段永朝说,“人们能不能一次达成信任?难道不能在创造快乐的同时交付产品吗?今天的账户体系、记账方法、生产方法、产品和服务的交付方式、衡量每个人靠谱不靠谱的评价标准,通通都要打上问号。”而为这些问号揭开谜底的,就是区块链。
在区块链上,账户已经突破了狭义的经济账户概念,变成了广义的社会账户,就是因为它首先需要把每一个人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创意活动,通通都记录在案。这是每一个人举手投足时留下的社会足迹,足以标志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段永朝解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区块链视为构造未来社会重要的基石。
2015年10月,《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Trust Machine》的封面文章,将区块链比喻为“信任的机器”。区块链行业早期的开拓者、区块链技术专家、FCoin交易所创始人、前火币网CTO张健认为,这个定义抓住了区块链的本质—区块链试图用数学的方法去定义信用。他强调,信息的传输和价值的传输必然相匹配,就如古代有镖局运输金银,信息时代有电子银行、网上支付,有什么样的信息传输手段,就有什么样的价值传输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价值像信息一样几乎无成本传输的时代必将到来。
1.3 区块链概念引申
基于互联、并发、信任的基础,我和各位受访者对区块链的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邹均的看法是,区块链是支撑万物互联的账本,是数据资产流通的关键支撑,也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3.1 区块链是支撑万物互联的账本
邹均直言,未来肯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会处在一个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中,这就需要一个不可篡改的共享账本来管理这个万物互联的网络,记录所有的状态。同时,区块链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共享账本,及时发现是否存在一些作恶节点,并通过共识机制来消除作恶节点的问题,把所有状态记录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共享账本上。
实际上,区块链为万物互联时代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可控、有秩序的基础设施,也为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则性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数字货币、智能合约、数据资产的确权、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发挥巨大作用。
北京赛智时代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大数据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赵刚博士在《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一书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智能资产的时代,而区块链正是建立智能资产价值转移的基础技术,可以让智能资产在全网流通。
1.3.2 区块链是数据资产流通的关键支撑
首先,大数据时代,数据需要有完整性、可靠性、连续性、永久性、可追溯性、精确性和透明性等保证,区块链可以作为大数据资产流通的一个关键技术。
对此,赵刚博士认为,区块链不仅能够记录数据货币交易的全生命周期,推而广之,它也能够记录任何数据资产流转的全生命周期,甚至记录所有重要网络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赵刚预计,区块链将促进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及数据存储管理方式的创新,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开放、共享、交易和流通的关键支撑。
其次,在万物互联时代,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如用现金、电子货币等媒介,已不能够满足这个时代的要求了。我们需要一套新的价值交换体系来代表各种不同的数据权益。而token,尤其是在我们所说的通证经济中,实际上就是被用来作为万物互联时代价值交换体系中的一大媒介。
利用token来指代数据资产流通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可以用token来直接指代股权和债权,指代某种资产的权益证明,如一套房子、一辆车等,还可以用它来指代一种数据资产的使用权。
1.3.3 区块链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邹均认为,区块链还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主要表现在共享经济和普惠经济上。
首先,拿共享经济来说,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它可以使大家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进来、做出贡献,并且其价值能够得到认可、得到及时的回报。所以说,共享经济创造的环境是一个很公平的环境。
一个数量巨大的群体要在一个互不信任的环境里共享资源,就必须保证这些价值交换能够公平有效地进行。
真正的共享经济,实际上是要建立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商业环境里。现在大部分的商业模式,其实还是B2C,即企业对个人用户,本质上还是中心化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在于垄断数据的能力。企业拥有的数据多了,就可以更好地来进行精准营销,做出用户需要的产品。
但一个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反过来的,即C2B的模式,也就是用户个人提出需求,然后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这样用户能够有效地控制个人信息,有效避免数据滥用和隐私侵犯等问题。因此有人打趣说,现在的共享经济根本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只有区块链时代的才是。
其次,邹均认为,在共享经济之外,区块链也能在普惠经济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很多地方,有很多人实际上根本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他们甚至连账号都没有。因为在现阶段,要建立一套中心化体系来为大众提供金融服务,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这个高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就变成了用户享受不起的高价格。
然而通过区块链,大众能够很快地去享受普惠金融的一些服务,因为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意味着它将建立一个更加自由、开放且透明的市场,而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对监管的需求会大幅度下降,整个社会用于监管的成本会大幅度减少,管理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去中心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监管和法律方面。一方面,我们需要有效地控制平台上一些非法、不良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用新技术来解决新问题。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共识机制等特点被用作一种约束机制和监管技术来达成保护个人权益、隐私的同时,有效监管一些浑水摸鱼的不良东西也成了未来的一大挑战。
1.4 区块链的四大核心技术
在采访中我发现,对区块链一知半解的人经常会给他人一种善意的忠告:小心,不要被区块链给忽悠了。实际上,常识告诉我们,忽悠人的经常是人,而不是技术。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一种好的、值得重视的、不可错过的,甚至是堪称伟大的技术呢?对我本人和奇霖传媒专家团的所有人来说,答案不言而喻。作为技术专家的邹均介绍,区块链有四大核心技术,第一是P2P网络技术,第二是加密技术,第三是智能合约,第四是共识机制。
1.4.1 P2P网络技术
实际上,在区块链出现之前,分布式的P2P对等网络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今天,我们无论是在互联网上下载电影还是视频,都需要依赖这种名为P2P(即点对点)的网络传输协议。
P2P网络是整个区块链的基础计算架构。在区块链分布式网络中,中央服务器的概念被弱化,即不再需要任何中心枢纽。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这些节点既能作为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也能作为发送请求的客户端。它们不再需要服务器的桥接就可以直接交换资源:从一个节点上发出的信息经过验证会被发送到周边相邻的节点,而每一个相邻节点又会将交易发送到其他的相邻节点,最终扩散到区块链网络中所有的节点上,从而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资源的直接分享与利用。
所以,P2P网络技术就是一个非常对等、非常高效的传输协议。成千上万个彼此相连的节点都处于对等的地位,并且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网络系统。正是由于P2P网络技术的这个特性,保障了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系统。
1.4.2 加密技术
在加密技术方面,区块链使用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即加密一条信息实际上不是用单个密钥,而是用公钥和私钥两个密钥,它们可以保证在分布式网络中点对点信息传递的安全。
公钥是全网公开可见的,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公钥加密一段信息,生成一个哈希值,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并保证信息传递双方在不用信任的网络上安全地传输密钥。
私钥是不公开的。信息拥有者要高度保护私钥的安全,因为被公钥加密过的信息只有拥有对应私钥的人才能解密。具体来说,这种非对称密钥的工作原理是,在区块链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发送方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使用信息接收方的公钥对信息加密;信息接收方使用对方公钥验证信息发送方的身份、使用私钥对加密信息解密。公私钥加密与解密的成对出现保障了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邹均介绍,除了非对称加密算法之外,在密码学技术里,还有非对称的数字签名技术、保证数据唯一性的哈希技术、保护信息传递双方敏感信息的隐私保护技术和包括防攻击、身份认证、授权等在内的安全技术。基于密码学产生的安全技术,是区块链的核心安全技术。
1.4.3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这一术语是由法律学者尼克·萨博(Nick Szabo)在1995年首次提出的。他给出的定义是: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大众可以把智能合约理解为一种聪明的合约,它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以追踪且不可逆转。
邹均对于何为“智能合约”给出了更为生动的解答。他认为,可以将智能合约理解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ATM或咖啡机:它们都是在一定的外界触发条件或一定的规则下来自动实现特定功能,并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从中干预。在商业活动中,线上交易提出了简化交易流程的要求,同时提供对应的安全保障,而智能合约扮演的角色就是将交易双方的条件设定好、奖惩设定好,让交易双方在区块链上可以自动地、忠实地去执行这些合约,让人工无从对其实施干预。
1.4.4 共识机制
过去,我们在信任方面付出了极为昂贵的代价,而区块链将难以置信地改变这种情况。共识机制极具变革义。
在一个分布式的网络里,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怎么能够形成共识呢?
邹均的答案是,用机器算法来形成共识,这是区块链能够形成信任的一个核心技术。
段永朝的看法是,今天的数字技术通过货币、价值链重构,生产方式重组,提供了共识机制的可能。共识机制的终极目的是把那些有良好愿望、靠谱的人,用一个靠谱的网络锁定在一种靠谱的状态。
“区块链并不是重构信任,而是干掉传统的信任。”段永朝认为,“在区块链时代,过去两百年来因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而遗漏的一些重要思想,将重新回到人类视野和舞台中央。这些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由人的自由联合,通过今天的区块链、机器人、人工智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它出现在了未来文明的地平线上。第二,创造、创新和快乐,日益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组成部分,它不是必须靠出卖劳动才可能获得的消费品,而是生存的理由、生活的必需。第三,生产体系和价值分配方式,将从过去的先生产后分配、先生产后消费,变成边生产边分配、边生产边消费。”
“所以说,区块链正在孕育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过去被认为颠扑不破的那些法则、原则通通都可能消散无形,它会被这个越来越连接、越来越信任的世界融化掉。”
“这是一种知足的社会,每天的创造和每天的生产都服从于一个刚刚好的需求。你愉快地生产着你擅长生产的产品,同时你就能够收获你知足的快乐,这样一种伟大的社会,正在地平线上喷薄而出。”段永朝如是说。
1.5 区块链的四大特性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是个争议性很大的、敏感的问题。有人说去中心化是最伟大的特性,有人说这是个伪命题,还有人说这不是去中心化而是群中心化。
关于这个问题,技术专家邹均从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区块链有四大特性,第一是去中心化,第二是透明性,第三是信息不可篡改性,第四是隐私匿名性。
1.5.1 去中心化
在传统的交易管理中,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持有并保管着交易账本,但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的交易系统,在分布式网络中用全网记账的机制替代了传统交易中第三方中介机构的职能。简单来说,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实质就是去中介、去掉人为因素的干预和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去掉一个中心或中介来为信任背书。这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可以让人们在没有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达成信任的共识。
但区块链也并不是绝对的去中心化。架构不同,去中心化的程度也不同: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有完全去中心、多中心和弱中心。就像常说的公有链,它是一个开放给所有互联网用户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比如比特币、以太坊,都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架构。但是有些场景中,比如银行之间做的支付交易、跨境支付交易等,实际上是几个银行之间构建一个联盟链,是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的一种账本结构,是部分去中心化。再如,在一个企业内部构建的私有链中,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验证、读取等行为均由一个实体控制并只对实体内部开放,这种架构的中心化程度就是偏高的。
1.5.2 透明性
区块链的透明性,实际上是指交易的关联方共享数据、共同维护一个分布式共享账本。因账本的分布式共享、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交易的分布式记录,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这种分布式记账体系中来,账本上的交易信息也对所有人公开,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对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查、审计和追溯。也正是因为区块链分布式共享账本的高透明性,所有关联方都可以确信链上数据库中的信息没有被篡改,也无法被篡改。交易数据的随时可见、可追踪,实现了公众对操作行为合规性的共同监管。
1.5.3 信息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是用一条链来链接的密码学技术,特别是哈希算法,可以保证任何交易都不能被篡改,因为一经修改,整条链都会变化。在区块链上,各个节点都保存有一份账本的信息,最终所有的节点都要去公认出一条最长的链来作为这份账本的最终状态,即一个又一个新产生的区块节点在经过验证后,会不断链接到现有区块链链条的尾端,每个节点也都将拥有一份完整的账本备份。因为链上每个节点的交易信息都要通过对应的每个交易发起人的私钥来签名,所以首先,这个交易是不可能被伪造的,其次,交易信息上链之后,除非所有人公认,或者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性,是非常有保障的。
1.5.4 隐私匿名性
隐私匿名性,就是指区块链利用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保护交易人的隐私信息,交易者在参与交易的整个过程中身份不被透露,交易人身份、交易细节不被第三方或者无关方查看。
通过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机制,区块链技术解决了节点间的信任问题。因为节点之间的交换可以遵循固定的算法,并且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在数据进行交互活动时自行判断活动的有效性,所以链上的数据存储和交互可以在匿名而非基于地址和个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即可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信任,这对信用的累积是非常有帮助的。
1.6 区块链精神
有一天大半夜,某知名天使投资人给我发了一条微信:你想想,区块链的精神是什么?我写了一段话给他,他看后发来信息“差不多吧”。我把这段文字又发给蔡文胜,他说“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回头一看自己写的那段话,我自己都觉得颇为刺激,以至于现在都不愿意把它公开。
相比别的技术,区块链更吸引我的重要的一点是:它是一种有精神的、自带正确价值观的技术。区块链和所有其他技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它自带正确的、基于人性和人的深层次需求的价值观;区块链不是来改变世界的,简直是来拯救世界的。
对于精神,有一种惯常的解释是:它是生物体的脑组织里面释放的一种不可见的能量。如何理解区块链精神,理解这种精神有什么好处?
在我们的专家组成员段永朝看来,区块链就是用来解决从农业社会到现在,数千年来人类没有解决的财富分配问题,或者说财富生产和分配背后的公平正义问题。今天,实践走到了理论面前,区块链用大无畏的勇气和技术的支撑,展现了一种公平和效率可以兼得的曙光。
理解区块链,就要挖掘区块链精神。理解区块链精神,首先要理解互联网精神。段永朝坦言,互联网是20世纪留给21世纪最伟大的馈赠。要理解互联网精神,仍然需要把它放到互联网的精髓之上去理解。
互联网的精髓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它代表着新的物种的孕育;第二它代表着万物互联;第三,它意味着一个充分协作与分享的精神和思想的流动。这三个思想,任何一个都足够伟大,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到当下现实的互联网中就会发现,不管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社交网络还是电子游戏,与这三个伟大思想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而这个巨大的差距,就表现为当今世界的底层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种情形下,今天的商业逻辑,其实依然没有脱离两百年前资本主义商业逻辑的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理解区块链的伟大意义,即区块链就是试图从底层的商业逻辑上重新改写这个世界,它肩负着这样的一种历史使命。
邹均理解的区块链精神是公平、公信、公正、共治、可问责。这体现在区块链上的协议和合约可以被机器忠实地执行;区块链上的交易公开透明,交易状态经过全网的节点共同确认,形成共识;区块链上的交易可追溯、可审计。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区块链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强调开放、共赢、创新,按贡献来获取激励,大家都是按照共识来发展。所以,区块链平台里面大部分都是开源的平台,这些平台并没有属于某一家公司。